跪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的演讲》的感想
1、《最后一次演讲》是闻一多先生为了召号人民与敌人作斗争而写的演讲稿,他既表达了和平的信心,也是表达了对牺牲的李公仆的深刻怀念。闻一多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盟盟员、民主战士。
2、最近我阅读了中国现代散文精选,其中最后一次演讲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闻一多先生在敌人白色恐怖下,毫不退缩的高大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眼前.1946年7月初,国民党特务暗杀了反内战民主人士李公朴,为了唤起民众、声讨反动派的罪行,闻一多先生大义凛然地公开讲演。
3、下面是我对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一些感想。 开篇,开门见山,别致新奇。既然是悼词,一般来说,开始是致哀或者述亡者的生平。但闻先生却别出心裁,一反常规,采取“开门见山”的手法,先声夺人,直趋主题。
4、在历史的记忆中,李公朴先生的牺牲激发了闻一多先生在追悼会上的英勇演讲,这成为了他最后一次的公开演说。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无理挑衅,闻一多先生以坚定的立场和激昂的言辞,对反动派的卑劣行径进行了严正的声讨。他的演讲不仅是对李先生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颂扬,也号召了广大民众站起来,共同对抗邪恶势力。
5、主旨感悟: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在严厉声讨反动派的无耻罪行和卑劣行径的同时,也高度颂扬了李先生为民主与和平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号召广大人民群众站起来,一起与反动派作坚决的斗争。其无论是在演讲的思想内容还是在演讲的语言技巧上,都可以说是一次杰出的演讲,是值得探讨的。
6、我们要像闻一多先生那样。《最后一次讲演》也让我可以感受到那种压迫与无奈,作为一名中国人,就要有纪军精神,不怕困难,永不屈服,要记住“我是中国人”。同时,在《最后一次演讲》中,闻一多先生对反动派的恨,也让我深又体会。因为对反动派的仇恨使唯一的先生对暗杀毫不在乎。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1、解析:背景:闻先生“毅然出席”7月15日举行的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出席这次追悼大会的教授,就闻先生一人。闻先生不避危险,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毅然出席”这次追悼大会,决心像老战友李公朴一样,为争取民主和平,反对独裁和内战而坚决斗争。
2、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后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
3、年6月,蒋介石彻底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国民党反动当局利用西南联合大学师生复员北上,进步力量减弱的空隙机会,企图一举摧毁昆明的爱国民主力量,特授予云南省警宪特务部门以“于必要时得便宜处置”之权。7月11日夜,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最后一次讲演》读后感250字
《最后一次讲演》读后感 《最后一次讲演》是闻多一先生为了追悼李公朴先生而作出的演讲,他爱国忧民,光明磊落,大义凛然的高尚人格值得我们中学生学习。
下面是我对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一些感想。 开篇,开门见山,别致新奇。既然是悼词,一般来说,开始是致哀或者述亡者的生平。但闻先生却别出心裁,一反常规,采取“开门见山”的手法,先声夺人,直趋主题。
感叹句的运用。闻一多先生的这次讲演最大的一个特色是多用感叹句。用感叹句表达强烈地感情,是对反动派的无耻和卑劣行径的怒不可遏的血泪控诉,是对李先生殉难的悲痛和对李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的赞扬,是情感的喷发,是心灵的怒吼。感叹语句,短促而有力,表达效果强烈。反诘句的运用。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反思
1、应对突发现象的品质还不够成然,准备时过多地考虑了文本本身,忽略了学情以及公开课的特殊性。内容太多,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一个个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总之,教学如学习,确实是不进则退。
2、让学生畅所欲言,渗透对学生的人文思想的教育。角色转换,在感同身受中体会文本精髓——化作春泥更护花,在学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之后,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闻一多,在明知凶多吉少的情况下仍然参加了群众大会,作了最后一次的讲演,以他的口吻为自己书写一则墓志铭。
3、教学过程:播放《面朝大海》朗诵和《最后一次讲演》讲演视频,学生体会讲演的特点。
转载请注明:太阳城官网(中国)集团官方网站 » 感悟评价 » 最后一次讲演反思,最后一次讲演反思怎么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