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事迹纳入新教材
屠呦呦的事迹展示了科研工作的艰辛与坚韧。在长达数十年的科研生涯中,她勤勤恳恳,始终坚守科研岗位,即使面临困难和挫折也从未放弃。她的成功,正是源于对科学的热爱,对研究的执着,这种精神值得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学习。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1946年,就读于宁波私立甬江女中初中期间,屠呦呦不幸染上肺结核,被迫中止学业。以当时的医疗条件能活下来实属不易,经过两年多的治疗调理,她得以好转并继续学业。
如今,屠呦呦的事迹已经进入中小学教材,今年秋季学期将开始推广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又确定将屠呦呦2011年获拉斯卡奖的获奖感言及同年发表的论文改编成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的事迹概括如下:屠呦呦,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取得显著成绩,带领课题组人员发明和研制了新型抗疟病青蒿素和还原青蒿素。
对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何感想
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金共800万瑞典克朗(约合92万美元),屠呦呦将获得奖金的一半,另外两名科学家将共享奖金的另一半。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说,由寄生虫引发的疾病困扰了人类几千年,构成重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付出总有回报。屠呦呦的成就,代表中国的医学研究为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不畏浮云遮望眼”,学习她的“敢劲儿”。屠呦呦专心做科研,耐得住寂寞与枯燥,勇于面对质疑,不为世俗所动,不图“短平快”,终于站在科学的巅峰,接受全世界的瞩目。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这既是一次中西医完美结合的典范,也是屠呦呦40多年不懈追求精神的完美回报。屠呦呦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位中国得主。她获得诺贝尔奖带给我们多重启示。
诺贝尔委员会为屠呦呦写的颁奖词
1、诺贝尔委员会为屠呦呦写的颁奖词:千百年来,寄生虫病一直困扰着人类,并且是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寄生虫疾病对世界贫困人口的影响尤甚。
2、屠呦呦的发现青蒿素,这种药物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全人类提供了对抗疾病的新工具。 在疟疾的传统治疗药物氯喹和奎宁的疗效逐渐减弱的背景下,20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了挫折,疟疾的发病率再次上升。
3、2011年9月,青蒿素研究成果获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1 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发现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
1、年9月,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4] 。
2、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历程是:1971年5月21日~6月1日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会后,北京中药所重新组织了研究小组,屠呦呦仍任组长,与组员钟裕蓉继续提取中药,郎林福和刘菊福做动物试验。
3、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为人类抗疟疾药物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同时屠呦呦也成为了第一个捧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女科学家。
4、年,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在青蒿中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一种熔点为156℃~157℃的活性成份,他们将这种无色的结晶体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转载请注明:太阳城官网(中国)集团官方网站 » 人格魅力感悟 » 屠呦呦获奖感言原文,屠呦呦获奖感言原文青蒿素的发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